张家界溶洞污染事件:生态之殇与反思



发布日期:2025-06-17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团委



近日,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溶洞被污染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网友曝光的视频中,我们看到的是与张家界绝美风光截然不同的景象。溶洞内,垃圾堆成了七八层楼高,塑料制品、食品包装袋、破旧衣物等各类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部分还与淤泥相融。更令人痛心的是,多处钟乳石被污水染黑,原本应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幻仙境,如今却沦为了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受污染严重的主要是东岳观镇彩球村的大田坑天坑以及通津铺镇长峪铺村的杨家坡溶洞

这些溶洞为何会变成这般模样?一方面,慈利县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2010年禁止焚烧垃圾后,各乡镇、村庄的环卫基础设施却未能及时跟上,垃圾运输车、垃圾桶等配备不足,导致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倾倒、堆放问题突出,溶洞便成了天然垃圾桶。尽管自2015年国家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全面部署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此前多年的垃圾积累已造成了严重污染。另一方面,部分村民和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长期养成了将垃圾和养殖粪污就近倾倒进溶洞的不良习惯 。甚至有些垃圾是当时村里或乡镇收集后统一倾倒进去的,在乡村两级,过去还存在集中焚烧、填埋、朝溶洞丢弃等多种不规范的垃圾处理方式。

事件曝光后,张家界市和慈利县迅速行动起来。相关部门邀请专业机构和人员组成勘探与清运队伍,对溶洞展开全面勘探和垃圾清运工作。身着防护服、佩戴防护口罩的专业户外人士与清洁人员,通过绳索下降至数十米深的溶洞,每日不辞辛劳地作业 。截至6818时,已在两处溶洞累计清理垃圾51吨,杨家坡溶洞垃圾基本清理完毕 。同时,当地对相关单位4名责任人采取停职检查等措施,对15名相关责任人立案调查,对12家涉嫌违法排污的养殖场(户)立案调查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张家界市、慈利县在全域开展溶洞和非法倾倒固废拉网式大排查 ,聘请省市专业地质调查组以及消防救援大队开展溶洞勘查评估 。还招募专业人员组建溶洞守护志愿队,共同参与溶洞整治和监督管理,并公布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慈利县计划到今年底,形成全县原生态溶洞数量、有开发利用价值溶洞数量、有特殊环境问题溶洞数量三个清单以及溶洞分布、养殖分布和人群分布三合一一张图,对溶洞进行分类保护

此次张家界溶洞污染事件,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绝不能被忽视,任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都将反噬人类自身。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能进一步完善环保机制,提升全民环保意识,让类似的生态悲剧不再重演,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